产险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农险
发布时间:2016-10-28 22:55:26
来源:微信号id(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贾泽娟
2016年一季度,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运行情况显示,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38.42亿元,同比增长11.17%。其中,在67家披露同比数据的财产险公司中,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仅31家,同比增速为个位数和负增长的则分别达16家和21家。数据表明,与寿险业相比,产险业的发展似乎有些疲软。
商车险带来的波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郭丽军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产险业正在承压发展,但从各国保险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也是情理之中。”她告诉记者,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寿险市场本来就很广阔,因此寿险业发展迅猛很正常。况且,自去年起,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率先在黑龙江等6个省市启动;今年年初,试点又推广到天津等12个省市,过程中难免有波动。
“作为占有产险市场份额70%以上的最大险种,车险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车险费率的市场化也因此备受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产险公司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近期试点地又增加了18省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多个保监局所辖地区已开始开展商业车险改革相关工作,力争今年6月底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这也意味着,商业车险改革即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正是受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影响,车险业务竞争加剧,一些财产险公司难免对垒大打价格战,使得综合费用率上升。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对提升财产险公司经营效益、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利益,以及优化汽车产业链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试行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波动,这需要监管部门建立对财产险公司车险条款费率拟订和执行情况的回溯分析和动态调整机制,避免出现打价格战抢夺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上述财产险公司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不管怎样,商车险改革还是很重要,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今年财险业的发展。但发展如何,还要让时间去验证。”郭丽军说。
农险成产险业重要支柱
除了车险正在经历改革的振荡期,财产险公司一季度的非车险业务,如保证保险、企财险、货运险等也表现不尽如人意。
但与此相反,农险市场在财产险业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力,农险承保利润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远高于其他财产险业务。
早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就指出要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农险一直靠政府的推动,在财产险中份额也已占到第二位,而且近几年我国大的自然环境还是比较风调雨顺,因此农险的利润占比还是很高的。”郭丽军告诉记者。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省政府不仅高度重视本地农险市场的发展,还成功带动险企对农业保险的热情。
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今年初印发了2016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减负和严规,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国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和覆盖面同比均大幅增长。实现保费8.0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同比增长84.06%;累计参保农户310.82万户次,同比增长54.70%;累计承保农作物4142.6万亩,同比增长10.41%;承保育肥猪、能繁母猪等主要牲畜674.64万头,同比增长84.65%。
高速增长的背后,除了政府的推动还有险企对农险模式的不断创新。
“我们注意到了种子培育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华农保险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吴艳龙介绍,培育良种是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升级的关键,但种业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抗风险能力弱,因此针对育种企业,华农保险已开始在周口和洛阳开展小麦种业保险,填补了农业保险的一项空白。
郭丽军认为,随着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保险业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定大有可为。
农险发展仍需脚踏实地
尽管农业保险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险企也对农险市场表现出了深耕的决心,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也有需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过程中也是每个地区都有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产值的3.2%;覆盖面积仅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发展模式还尚未成熟,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也相对有限。
同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经营模式还是将业务委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来经营,政府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但这种运作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依旧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
日前,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撰文指出,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已经成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同时,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保险也存在着农户认识不足、保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保障程度较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和基层政府不当干预等问题。
刘峰认为,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分散型为主,农户风险意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农险的“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也影响到了农户的参保积极性。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三大口粮作物保险保障程度约占直接物化成本的84%,但仅占全部生产成本的33%。“对于散户而言,由于保障程度偏低,遭受灾害后,保险赔款‘不解渴’,且即使没有赔款,自身也完全可以承担灾害损失,因而投保积极性不高。”刘峰表示,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管控、加大监管力度等手段来解决。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