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新模式——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挑养老大梁名扬《人民日报》-pg电子下载

开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新模式——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挑养老大梁名扬《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2 17:50:44


3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社会挑大梁 养老更多样”的专题报道。文章讲述了广东省广州市在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取得的成效,以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广州东湖西孝慈轩养老院为案例,重点报道了其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成效。

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孝慈轩养老院自开办以来,在广东省、广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方为老资源,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旅居养老为活力、人才培训为保障的“一体四翼”发展战略。以“公房民营”的方式与政府合作共建“孝慈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了老年人“养老就在家门口”的愿望。

孝慈轩养老院社会挑养老大梁,开创养老服务新模式,曾多次获得中央、省部级领导的莅临指导,先后迎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中央及省部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国家权威媒体的报道关注,政府的认可,社会的赞誉,是对美好家园养老集团的最大肯定,更是对美好家园养老集团“美好家园”品牌的认可。中央领导的视察和中央媒体的报道代表着党和政府对美好家园养老集团的肯定和给予信心,让我们再接再厉,为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引领者努力奋斗!


rmrb2017032214-2_副本800.jpg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原文刊登于201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14版



附:人民日报报道节选

         

七成床位来自民办机构,增值服务送进家。广州——

社会挑大梁 养老更多样

人民日报记者 贺林平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养老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仅靠家庭养老确实压力不小。对此,广州做出探索,一方面用资金、政策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小型养老机构进社区,提供就餐、理发、陪护、教玩手机等适老化服务。


  社会力量办养老,每个家庭又多了一份选择。

 

  2014年下半年,广州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此后当地政府一手降门槛,一手给扶持,促使“社会力量帮养老”驶入快车道。国寿、国开投、招商、万科、保利、华邦控股和法国高丽泽等企业纷纷进驻。


  每年,广州对全市养老机构实行优惠水量43万立方米、优惠气量23万立方米、优惠电量1100万度,有效减轻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负担。2016年共投入8600多万元,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新增床位资助和运营资助。


  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郑梦传介绍,目前该市100多家民营养老院超九成租用土地。为解决用地问题,广州在全市专项规划了53块土地、共计144公顷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其中除了在建的10个地块,其余的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建成后可以提供5万张床位。

 

  机构嵌入社区 食堂天天爆满


  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旗下的孝慈轩养老院深藏于越秀区白云街道一栋7层小楼,周边就是老旧拥挤的东湖社区。这座嵌入社区的养老院总面积只有1042平方米,“小而美”,2015年2月开业后,仅两个月48张床位就已全部住满。


  老城区养老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不愿离家太远,于是,居家养老成为首选。从广州的情况看,全市目前共有154.6万老年人,真正完全进入养老机构的仅占4%,其余96%还是倾向于在家庭、依托社区服务养老。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区居家养老都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

 

  美好家园是越秀区政府引入华邦控股培养的一家养老企业,而孝慈轩养老院是其孵化的第一个项目。与那种地处偏远城郊,主打山清水秀和宽敞舒适的大养老院不同,孝慈轩的服务半径只有3公里是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养老院。


  为此,越秀区政府将区卫计委所属的物业提供给孝慈轩经营,而30元/平方米的租金仅是同地段商业租金的一半;租期上也超越财政规定的最长5年的上限,一直延长到10年。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依托社区资源,提供机构、社区及居家整合式的养老服务。”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副总裁谢三林说,入住孝慈轩养老院的48位老人只是服务的一部分。她带记者进入一墙之隔的日托中心,这是供社区周边60岁以上老人用餐的一间食堂,因为用餐标准与养老院入住老人一致,且价格比市场略低,平均每天吸引50多名老人用餐,最高峰时一天有80多人,经常爆满。此外,记者发现,日托中心其他的配套服务完全免费,包括图书室、康复健身区、交谈区等,甚至开了培训班,有专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依托嵌入社区的养老院平台,孝慈轩把各种专业的养老增值服务送进家,除了用餐服务外,还延伸到上门助浴、日常健康提示、保洁、理发、陪护、记忆力训练、陪同就医和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共十大类。去年,养老院开业后首度实现了收支平衡。


  “春节时,我们刚好有这样一个案例。”养老院常务副院长王丹告诉记者,独居的谭阿姨已经84岁,家中的布局老旧,电线裸露,地面湿滑,很容易发生意外。在她的要求下,孝慈轩派专人上门,为她增加了马桶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地面用防滑砖重新铺设,并把裸露的电线进行重新布设覆盖,一整套适老化改造下来,花费1万元。


目前,社会力量已经全面进入到广州的社区养老领域,全市188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委托专业社工组织等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介入,以政府购买服务或有偿增值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相关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服务。

 

加强监管约束  促进医养结合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监管是个大问题。广州市179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的44家,其中仅有23家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但就在这23家中,就有某民营养老院发生过医保违规问题——涉嫌通过挂床住院的方式,将养老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承担。


  对此,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芬表示,广州将在三方面加强监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行业监管,三是公众监督。广州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机构评估结果、资助情况向社会公示,畅通信访和举报渠道,使群众监督直通各级民政部门。


  “养老服务这一块,我们有国标,也有行业标准。”谢三林提出,现有标准中硬件标准居多,而体现服务质量的软性标准是个有待补齐的短板,即使制定出来了,如何对照实施,刚性约束,也存在不少难点。

 

附:原文报道链接


网站地图